beancurds in red curry

之前我提過,很多在台灣時覺得討厭的食物,其實是因為台灣做法將它們本地化之後,才使得我不喜歡它們的(在這裡)。舉個例子吧,去掉了蕃茄醬,用新鮮蕃茄熬出來的醬做成的義大利麵,就這樣突然變身為我最常吃的菜色之一。

對咖哩的感覺也是這樣的。

台灣咖哩走的多是日系路子,淡淡的稀稀的甜甜的,雖然不至於到討厭的地步,可是我從小就一直以為我對咖哩沒有興趣。第一次吃到驚為天人的咖哩是大學附近的一家大馬餐廳,濃濃香辣的咖哩雞腿,完全顛覆了我對咖哩的認知。

在英國的第一年,泰國室友雖然不是食神級的人物,但是也喜歡偶爾動手,從她那裡我學會了怎麼用魚露,怎麼調出酸酸辣辣的開胃醬汁,而各式各樣的泰式咖哩,該鹹的該甜的該濃的該乾的,即使我們沒有高段到自己搗咖哩醬,買回來的醬,我也大約知道要怎麼樣調椰奶,知道要加檸檬葉提出一股清爽的前味,要加點糖,加點魚露點一些鮮味。

在各式咖哩之中,到現在我還是偏好泰式咖哩。總覺得日式咖哩沒味道,印度咖哩雖然香但是太平板,還是泰式咖哩的香氣層次多,讓人著迷。

本來以為這只是因為我自己煮得不得法才有的偏好,但是後來在日本朋友的指導之下,花了一個鐘頭炒香洋蔥,又加了蘋果煮出來的咖哩,還是不能滿足我對香氣的渴求。我也試過買齊了香料,和印度朋友一起磨香料,熬醬汁做出來的印度淡菜咖哩,可是仍然覺得香氣不如泰式咖哩多層次。我才想,或許我就是單純地喜歡泰式咖哩的味道吧!

不過,我的技巧還是停留在買咖哩醬再加工的階段,畢竟泰式咖哩多用新鮮的香草,在英國總是難找齊這些香草,不然就是偶然在中國商店看到了,又因為心裡有別的想法而沒有做泰式咖哩的打算。

所以啦,圖裡的紅咖哩是現成的咖哩醬來滴,而且是第三頓的殘羮囉。本來煮的是咖哩雞,吃完肉剩下的醬汁捨不得丟,第二天中午小游龍做了咖哩花椰菜,不過因為他加水稀釋得太過火,吃完了菜,還有一堆醬汁留著,所以晚上我又加了一罐椰奶和一些咖哩醬進去,用媽媽寄來的豆皮和冷凍庫裡的青豆仁,完成了這道偷懶菜。

麻辣小游龍看到又上桌的咖哩時,笑著問我是不是我們最近太窮了,連食物都要回收再回收,連續三頓吃一樣的菜色?

喂喂喂,就算是回收菜,我也是有在變化的好嗎?更何況,一口氣吃了兩大碗的人,應該也沒有抱怨的餘地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mp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