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ysters
一點腥味都沒有的生蠔,而且也不會讓人咬不動覺得噁心。


在法國過完了一個小周末,回到英國後頓時覺得從天堂回到了人間。

英國的食物雖然不到地獄級的差,但是實在比不上法國的多樣和美味。在星期天的市集裡走上一圈,那些在英國時要到特別的食材店付貴聳聳價錢的食材,就這樣便宜的擺在面前。一公斤的白蘆筍才3歐,一塊成熟的羊奶起司也不過3歐,生蠔和蝸牛成箱成堆地擺在攤子上,就連西洋梨也硬是比牛津市集裡的漂亮。


white asparagus
鮮嫩的白蘆筍


snails
活生生滿籠爬的蝸牛


現在電視上一堆做菜節目,讓人有錯覺以為英國人都熱愛美食,喜歡動手煮菜。倫敦是美食天堂沒錯,各式各樣的世界料理,只要你有錢,什麼樣精緻多元的餐廳都有,Borough Market裡更是充滿了各國來的好料。問題是,這些東西的目標市場並不是一般大眾,你必須是中上階級,想要在生活中添加一些品味,願意多付一些金錢(更何況英國物價是世界級的貴!),你才會對美食料理產生一些興趣。

這點其實可以在看電視的時候看出點端倪。有一次我們正在被Marks & Spencer的「這不是馬鈴薯,這是有機種植手工栽培人工清洗的特種綿密的馬鈴薯」廣告迷得流口水時,麻辣小游龍突然哼了兩聲,我回頭問他又怎麼了?

「你看這個廣告,接著Gordon Ramsey 的新書廣告後撥,應該會以為全英國都愛美食,在乎盤子裡吃的是什麼菜吧?」

「啊不然呢?」

「你再想想,我們看的是什麼節目?@#$%畫家紀綠片,誰會來看這種節目啊?廣告的目標群眾不是很明顯了嗎?」

是啊,我想到,我在看Big Brother時可沒有這麼密集的美食廣告。

「所以?」我虛心請教柯大師。

「這不是好現象。」柯大師很語重心長的說:「英國的社會本來就有階級的問題,這種在食物品質的追求其實又更加深了階級劃分的標籤。你看,本來英國食物只有超貴餐廳和超爛平民食物,中產白領和藍領吃的其實沒有差別,現在這些自己動手做美食,要吃得有機有品味,逐漸成為中產白領的意象,藍領可不會去買M&S綠色花椰菜,還不是照吃  baked beans和炸魚薯條。」

「那有什麼關係,重點是我們可以買到愈來愈多的好東西啊!」

「是沒錯。可是因為美食上面被貼了品味,並且隱蔵著可以向上升高一層階級的標籤,食物雖然多元化,可是不會平民化。」

柯大師很悲哀地嘆口氣:「也就是說,我們還是要付比歐陸貴上三四倍的價錢,去高級一點的商店裡,去買歐陸各個平民超市就可以買到的東西。」

我跟著柯大師也嘆了口氣,這也表示,當我再去法國看妹妹時,交到我手上待買的食材清單,只會愈來愈長,一點也不會有縮短的一天。



pipa
事實證明,我連枇杷都得從法國買回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mp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